close

undefined

 

這個周末看完了好評滿滿的《孤味》,陳淑芳飾演的林女士,自然演技好到不在話下,但是即使擁有閃亮的明星陣容和包裝完美的宣傳,片中的缺點實在是多到無法認同。這片主打「女性家庭」、「女性視角」為出發點,因此我是十分期待的,殊不知看完以後,感覺只是一個男生所幻想的美好女性家庭罷了。或許有人會批評,欸這部戲就是導演的親身經歷呀,阿嬤真的和小三合辦喪禮了。但我想真的令人髮指的地方,絕對不是這個問題!對我來說,阿嬤的反應和心理狀態就是十分正常的,但是女兒們的反應卻非常不合乎常情,甚至三姊妹的互動,也應該讓很多女性感覺到「疏遠」。阿嬤和小三的故事是真的,但是劇中的OS和互動,真的太不切實際了。

 

 

◎ 到底是誰不想放手?

 

片中有意無意想要告訴觀眾,造成家庭紛擾的主因,是因為阿嬤不想放手,不管是在婚姻方面或是小孩的管教方面,都一樣。電影開頭還特地展示了一段林女士擅自更動女兒-佳佳餐廳的菜單,讓女兒氣到發抖,甚至在片中佳佳還嗆媽媽,就是因為她這樣爸爸才會離家出走。相反地,陳先生外遇、拋棄妻小,自由戀愛快活去,說蔡小姐是太晚才遇到的人,是真愛,結果又在死之前突然想要回家辦喪禮,反觀林女士都沒有再談戀愛,還自己開店拉拔三個小孩長大,陳先生好像就比較放得下?而佳佳對父親莫名堅持的依戀,或許也只是放不下心中的遺憾。

 

況且林女士也說了,蔡小姐也是一個被騙的女人,陳先生過世之後,林女士不是沒有主動找過蔡小姐,但無奈電話沒接,後來她一個衝動,就和孫女上台北,找到了蔡小姐的所在之處。相反地,蔡小姐在這個過程中,也從來沒有主動致電給林女士,反而是一直透過女兒佳佳進行雙邊聯絡,喪禮的大小事,都由林女士一手包辦,而蔡小姐基本上只用手機跟佳佳發表意見,而佳佳也毫無尊重母親的意思,沒有把回饋告訴母親,最後才知道,蔡女士有派佛教學會的人前往靈堂,靈堂的祭祀活動就亂套了。

 

筆者認為,放手跟沒有責任感,應該是兩回事,如果陳先生真的「放手」了,他不應該在死之前吵著要回家,畢竟他已經有個真正的家--蔡小姐了。片中有段劇情,是林女士上台北找蔡小姐,才從蔡小姐的朋友口中,知道陳先生三不五時都會回來台南老家,這種感覺就像幽魂一樣,在林女士的生命中一直揮之不去,散之不去。比起吃醋一個十幾年都不回家的「先生」,對一般人來說,想到的第一件事是煩躁吧,就好像聽到一個很久不見的陌生同學,突然一定要借給他錢或擦屁股。

 

undefined

 

◎ 十幾年不回家的父親,女兒對父親還有依戀嗎?

 

不得不說,陳先生的「好父親」形象塑造得很糟糕,完全沒有讓人想要同情他的感覺,這也影響到了觀眾對女兒們的看法。在觀眾有限的認知中,陳先生也只有回家幾次,基本上每天都流連在不同的溫柔鄉,甚至要讓林女士氣得拿菜刀去追人,而且理由還是「都沒有錢養小孩了還敢去外面找女人」,陳先生也為了逃跑而因此摔傷送醫。而姊姊將這個故事告訴妹妹,女兒們不但不同理母親,還只是跟林女士說「誰叫妳拿菜刀去找他,結果爸爸送醫了又要花一筆錢,值得嗎」。

 

筆者認為,要不是林女士的脾氣真的是好到異於常人,就是林家的女孩子都特別冷血至極。

 

一顆糖、月亮洗臉,就抵過母親千辛萬苦的撫育和疼愛?筆者認為,佳佳再怎麼無知,都是成年人了,也不應該被塑造成無腦站在父親的一方,甚至愛屋及烏,因為媽媽太愛管閒事而去愛蔡小姐,還不告知母親蔡小姐會帶佛教的人去靈堂。孤味既然想要表達女性家庭之間的細膩,但這對任何一個成熟女性來說,絕非是一個糟糕、幼稚且粗俗的行為刻畫。

 

undefined

 

◎ 搞外遇=像父親?

 

謝盈萱飾演的大姊,被認為是最像父親的人,她風流成癮、劈腿無數次,但是片中導演卻又無意想暗示「陳先生是因為林女士才搞外遇」,不難讓人聯想,難道大姊的問題,也是陳女士個性有問題才會這樣?這種推卸責任的敘事主軸,一直到片尾仍然維持這樣的論調。

 

undefined

 

◎ 欸,這片不是在說女性嗎?怎麼到處都在講一個沒幾個畫面的父親。

 

我們期望看到的是女性從依賴到擺脫男性的過程,太太能脫離前夫的陰影而生存下去,女兒們也應該了解沒有父親,也不是件天崩地裂的事情,應該更開心、珍惜姊妹和媽媽的愛,而不是急著去當個「叛徒」,搶著幫父親站隊。我們看到林女士因為扛起了傳統觀念的責任,不敢離婚(那個年代主要是害怕自己有個萬一,女兒沒人照顧,再來就是很丟臉),甚至扛起了「太太」的責任辦完前夫的喪禮,女兒們不但沒幫她擺脫這樣的束縛,還加強了林女士的「責任」,誰叫她還是陳太太。

 

當然,妳也可以說這部不是什麼教育片或女性主義片,就是很真實地反映了傳統女性的過去。筆者認為,陳淑芳飾演的林女士的確反映了大多數過去女性的心路歷程,但是女兒群的描寫不會太過平面嗎?真實的情況,女兒們會為了一個幾乎素未謀面的父親,而且還是拋下她們的父親,而奮不顧身無腦義氣相挺嗎?況且在此之前,佳佳根本不知道父母親真實分開的狀況,也不曉得父親召妓過,聽完以後仍然力挺父親,令人匪夷所思,是否把女性想像得太過「浪漫」了呢?

 

undefined

 

◎ 過於完美的小三,反而看起來很假

 

丁寧飾演的蔡女士,獲得不少人的回響,但就我來看,這個人物塑造太過平面,並顯得有點過假了。為了展示小三也是很棒、很專情的女人,電影中居然去掉了一切蔡小姐的「個性」,她年輕、安靜、被動、溫柔和與世無爭,穿著保守並挽起頭髮,連自己認為最愛的人吵著要回家,她也只能默默接受,不准她哭,不准她吵鬧,不准她任性,整個喪禮的過程,她只有等待正宮把喪禮辦了,再尷尬地進去,然後默默哭泣。她的存在好像就只是要顯示陳先生的品味有多好,妳也可以說是男性眼中期盼的最理想女性,蔡小姐被強迫當了非典型第三者,而不是注重蔡小姐本身對於女性自我的剖析和與蔡女士的和解。

 

undefined

 

◎ 電影中失真的女人-女人,應該是甚麼樣子?

 

早期的電影女性細膩、溫柔、美麗,但除了賣傻、尖叫、分不清孰重孰輕、恐慌和神經質,還會幹嘛?到了現在,這種刻板印象真的有改變嗎?許多電影在描寫女性的時候,很容易過度強調「敏感」、「溫柔」、「不安全感」和「細膩」這點,拿捏不好,反而讓角色看起來更彆扭,忽略了女性務實的一面。《孤味》除了林女士的形塑最為立體以外,其他角色基本上都非常平面,無論是女兒群、蔡小姐的對話和互動,都比較像是男性想像中的女性集合體。

 

相反地,林女士在本片中,最能放下過去、仇恨和兼顧責任感的人,呈現了最完整個女性風貌,她勇敢強壯、可剛可柔,她有個性、也有缺點,終其一生,她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,無須責怪自己或進行改變。林女士是一個稱職的媽媽也是爸爸,她能夠做出好吃的龍蝦料理或蝦捲,從攤販起家,自己經營出一家有聲有色的餐廳,也能毫無畏懼地殺死蟑螂,還不計前嫌接納蔡小姐和死前才想到要回家的前夫。或許是因為林女士是以導演的阿嬤為藍底,所以特別立體不失真。

 

《孤味》過分強調了不存在的父親角色,將女兒和媽媽的行為因果,硬是圍繞在父親上,例如:佳佳對於媽媽的小地方不滿,就讓這個角色把愛投射在一個幾乎沒有謀面的父親身上;大姊的風流和劈腿,因為跟爸爸很像,所以她也護爸爸;二姊就更平面了,終其一生讀書只是為了見爸爸,長大以後她也了解傳統文化的糟粕,想把女兒送去國外讀書,但明明了解爸爸的風流史,還是無腦護爸爸?八點檔恐怕都演得比這群女兒來得真實。負面情緒,也應是被允許出現的形象,才會完美。

 

筆者這樣反而會忽略了她們的主動性,因為過多強調父親的存在,而失去講述女兒和媽媽相互扶持的成長過程,是十分可惜的事情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艾莉克絲 的頭像
    艾莉克絲

    艾莉克絲愛看電影

    艾莉克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